福州金山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教学教研
  3. 教研动态
  4. 内容

创新作业设计 实践素养落地 | 福州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市级教学开放周系列活动①

图片

2

0

2

5

福州金山中学市级教学开放周 —

图片

图片


市级教学开放周系列活动

  2025年3月24日-28日,由福州市教育局、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福州金山中学承办的以 “创新作业设计 实践素养落地”为主题的市级教学开放周活动在福州金山中学举行。
  此次开放周活动中,13个学科共开设47节公开课,同期举行1场专家论坛活动、1场名师沙龙活动、1节市级德育观摩课、6个学科的市级岗位培训活动。


市级教学开放周系列报道 ①


3月24日下午,语文学科组在本次市级教学开放周活动中贡献了6节高质量公开课,艺术组开设了1节音乐学科公开课。

图片

图片

语文学科



胡莉闽老师、张陈晗老师、周芳华老师、何婷婷老师带来了4节初中语文公开课。

图片

     胡莉闽老师带来了古诗《蒹葭》公开课。课上,学生通过吟诵入境、译读知意,深入理解诗歌。在追寻诗歌之美环节,从音韵、意境、精神等方面剖析,感受其韵律和谐、意境凄迷、情感执着,为学生搭建了诗经的三个阅读支架。课堂还探讨“伊人”内涵以及关于“追寻”意义,引导学生链接文学与生活,启发哲思。课后,布置配乐诵读、诗画创作作业。此次公开课让学生领略《诗经》魅力,提升文学素养。

图片


     评课环节,陈海燕老师认为,课堂设计聚焦任务——品读“蒹葭之美,目标明确,为达成目标,胡老师巧设活动,以配乐吟诵、撰写AI指令词、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推进教学进程,极大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以更好在文言赏析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图片


       张陈晗老师带来《寻芳探幽,叩问千年桃源——<桃花源记>》公开课。此次公开课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领略桃源风貌,借助悟读,探究桃源理想。课堂上,张陈晗老师巧妙设四个环节。在“文脉梳理,初探桃源印象”部分,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对AI绘画作品进行鉴赏;“解字寻幽,品味桃源清韵”环节,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同时,引入史实资料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的真实性与陶渊明创作的目的。在“芳菲为语,探究桃源意象”中,引导学生探讨“桃花源”名称的独特寓意,启发学生对美好社会的思考,助力传承中华民族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

图片


     课后,康琴老师做了点评,认为张老师围绕“桃花源”展开,从文本探桃源、品析赏桃源到历史溯桃源,课堂进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张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文化层次,体悟中华民族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寻。本堂课讨论热烈,教学成效显著,学生既收获知识,又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图片


     周芳华老师在九年7班开设《苏轼词文整合复习》一课。周老师扣紧九年级中考复习要求,先让学生绘制苏轼人生轨迹图,标注重要事件与作品;接着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苏轼密州、黄州时期诗词文,引领学生重温经典名句,分析“月” 意象,通过对比分析作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能力;再通过诗词习题进行巩固拓展;最后根据量化评价表的得分情况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做微写作任务,从多维度助力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体会苏轼情感与态度,并为写作积累素材。

图片

     课后,福州三中罗源校区郑惠玲副校长进行了专家点评,认为周老师的课,用AI赋能,实现学生的创意悦读,让学生有新奇快乐的阅读体验,设置的任务环环相扣,用任务来驱动,设置精细的评价量表,方便学生提炼学法,学以致用,实现群诗阅读,落实到读写融通,符合本次公开周的主题定位。

图片


     何婷婷老师在九年4班讲授《非连续文本阅读之表达要得体》一课。何老师落实了我校“教学评”一致性的逆向设计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节课的教学凸显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增强了语文的实用性及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图片

   评课环节,邓煜婷老师做了点评,认为本节课贴合课标,注重研读挖掘教材,做到读写融合,有较强的方法指导意义,非常具有实用性,也让全体初中教师受益匪浅。

图片

严晶晶老师、宁丽萍老师带来了2节高中语文公开课。
图片

     严晶晶老师在在高一(6)班教授《悲剧之美——〈窦娥冤〉〈哈姆莱特〉互鉴》公开课。课上,严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单篇细读与群文比较阅读法,探究中西古典悲剧价值。通过设置三个任务,让学生了解悲剧特质,对比两部作品中 “有价值的东西” 及其 “毁灭” 原因,还探讨 “戏剧的补偿” 对悲剧情感表达的影响,从多维度对比中西方悲剧异同。课程最后,严老师布置分析《雷雨》冲突的作业,启发学生拓展思维。此次公开课提升了学生文学鉴赏力,为文学教学提供新思路。

图片


     宁丽萍老师在高二(6)班执教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以“教方法”“利用课内资源”“跨学科融合”为理念,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宁老师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帮助学生能够基本理清课文的说理结构。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探究任务中表现出色,积极推测瓦尔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图片


     课后,屏东中学的专家岳科君老师点评,认为严晶晶老师的课资源活用性非常到位,巧妙地找到文章之间的连接点,戏剧效果的导出水到渠成。认为宁丽萍老师的课非常踏实,课堂任务的每一步都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兼有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接地性。


图片


图片

音乐学科

图片

图片

3月24日下午,艺术教研组陈媛老师开设了一节课题为《文人情致——音乐与诗词》的公开课。

      陈媛老师搭建起音乐与诗词的桥梁,把艺术鉴赏同传统文化传承紧密相连;以探寻音乐与诗词的内在联系,体会二者融合呈现的意境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哼唱、诵读、绘制旋律线等活动,感受音乐与诗词在节奏、韵律、情感表达等方面相辅相成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与诗词的交织中,深入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对古老诗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图片

   

      福州市部分中学音乐老师参与了听评课,中学音乐研训中心组吴丰丰老师进行了评课,她指出本节课以诗词与音乐的深度融合为核心,通过“诵-赏-析-创”的递进活动,构建跨学科审美体系。同时,以“聆听感知-问题探究-实践内化”的螺旋路径设计,引导学生从感性体验升华至创意表达,实现文化认知与艺术表现的协同提升,充分体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课程理念。

图片


未完待续......